舒红霞:“最美”媳妇与失明婆婆的亲情岁月
舒红霞,女,鸠江区白茆镇二垄村村委会副主任。作为外地媳妇,自从婚后,她就把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孝顺,二十多年的亲情岁月里,舒红霞不离不弃,用善良和陪伴让的年近八旬的失明婆婆生活无忧,长期的相处让她们情胜母女,也让二垄村村民羡慕不已。2023年6月,舒红霞被镇文明办、镇妇联评选为白茆镇“最美媳妇”。
千里姻缘因爱牵,年轻媳妇和失明婆婆成为家人
时间回到1997年,那一年,经人介绍,18岁的湖北姑娘舒红霞与安徽小伙陈大勇相知相识,随后年轻姑娘不远千里嫁到白茆镇二垄村。
二垄村位于长江江心,这里四面环江交通不便,上一趟街要骑车、乘船折腾一个多小时,才能到达镇上的集市,别说外地姑娘不愿嫁过来,就是本地女孩也想尽办法嫁出去。年轻的舒红霞刚嫁过来的时候,村民们都惋惜地说:“这姑娘太傻了,迟早会后悔的。”那时候的陈家一贫如洗,陈大勇的父亲在他16岁那年因病去世了,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就患有眼疾看不清楚周边物体了,现在又失去了丈夫,孤苦伶仃的母亲带着三儿一女艰难度日。
舒红霞第一次随陈大勇回安徽老家的时候,陈母紧张万分,这么年轻的小姑娘,能看得上这个家徒四壁的穷地方吗?舒红霞来了的第二天,就动手打扫房前屋后,把陈母的被褥拿出去洗晒干净,还主动给全家做饭洗衣。陈大勇心疼地劝阻她:“哪有新媳妇第一回上门就干活的,快歇着吧。”舒红霞温柔地说:“你妈眼睛不好,做什么只能摸索着,太受罪了,你又要去地里给她种地。我既然打算嫁过来,就是一家人,分担家务照顾你妈是应该的。”
结婚之后那年春节,看着婆婆彻底失明的双眼,踉跄摸索着的步伐,舒红霞主动和丈夫商量道:“哥哥嫂子已经分家了,母亲一个人在家实在让人不放心,干脆我们留在家里,边种地边照顾母亲吧,这样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也挺好的。”就这样,夫妻俩在家里一待就是半辈子过去了,丈夫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伺弄十几亩庄稼地,她在家伺候失明的婆婆,还要照顾一双儿女。贤惠能干的她也舍不得男人吃苦,一有闲空,就帮着他一起耕田犁地、播种施肥。期间很多邻居都在外打工或者做手艺挣到了钱,也有许多人劝她,出去挣几年钱给孩子们过点富裕日子。可是看着年迈的婆婆,以及逐渐长大的儿女,舒红霞打消了念头。她说:“外面虽然能挣到钱,在家也的确艰苦许多,但是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。”
百般辛劳孝为先,最美媳妇与古稀婆婆处成母女
婆媳相处最大的挑战是“猜心思”。刚嫁过来的时候,舒红霞实在不习惯村里的生活,这里一天到晚刮着江风,太阳似乎也格外炙热,江岛又四面环水,想出门散散心逛逛街都没地方去,舒红霞觉得自己水土不服,难受极了。听着她唉声叹气的声音,婆婆心里焦急万分,她担心儿媳妇吃不了家里的苦,和许多外地媳妇一样,一声不吭不辞而别。她每天用各种话语试探着舒红霞,“红霞,你最近想不想回娘家啊?想回就让大勇陪你一道回去一趟啊,就是这家里离了你可真没法过日子了。”“红霞,天天住在这小岛上是不是闷得慌?让大勇陪你到城里转一转买几身衣服穿吧。”“红霞,孩子们离不开你,我也离不开你,你比我亲闺女还亲呢。”
心思细腻的舒红霞体会到老人的不安,为了宽慰老人,她努力学着安徽话,跟婆婆唠叨着孩子们的点点滴滴:今天会翻身了,明天长了几颗牙了,会呀呀学话了,会下地走路了...日子一天天过去,她逐渐适应了江岛生活,婆婆也终于放下心来。
就这样,舒红霞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,每天起早摸黑辛勤劳动,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长期做惯农活的本地媳妇都吃不消,更何况一个从小没有做过庄稼活的年轻女人。常年的辛劳使她消瘦许多,生育两个孩子后更是经常头晕。即便如此,她还是坚持每天亲自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,滴眼药水、按摩身体、洗澡、换衣、端吃端喝、铺床晒被、嘘寒问暖......怕婆婆在家闷着,只要一有时间,舒红霞就搀扶婆婆出去串门,让她和邻居们聊聊天,说说家长里短,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个失明的老人。
有时候舒红霞也会遇到烦心事,孩子淘气了,庄稼受灾了,但她从不在婆婆面前表露出来,总是报喜不报忧。舒红霞说:“婆婆年纪大了,眼睛看不见,心理就特别脆弱敏感,一点点情绪都能让她胡思乱想。我们做晚辈的,就不让她操心了,有什么事自己担着就行了。”乐观开朗的性格感染了婆婆,老人虽然眼睛看不见,但是天天乐乐呵呵的,串串门聊聊天,和老姐妹们说说儿孙的趣事,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,快八十岁的人,身上一直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,街坊邻居都夸赞是舒红霞这个儿媳妇的功劳,“她们两人就是亲母女呢!”今年6月,村道德评议会一致推荐舒红霞参选镇“最美媳妇”,最终经过镇直各单位代表组成的评委和特邀群众评委共同打分,舒红霞高票当选2023年度白茆镇“最美媳妇”。
一腔热情行作表,外地媳妇被推选为村委干部
生活中,舒红霞是妻子、母亲、儿媳,但在工作上,她也是二垄村的一名村干部。2014年,被舒红霞孝老爱亲高尚品德打动的乡亲们一致推选她为村委委员,担任妇女专干一职,这是村里第一个由外地媳妇当选的村干部,舒红霞非常感激,下定决心不辜负大家的期望。二垄村地处偏僻,全村没有一个像样的商店,村里许多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外出不便,舒红霞总是利用到镇上开会办公的机会,义务为村民采购粮油米面等生活物品,帮东家买几斤猪肉,帮西家带几块肥皂,顺便还义务为村民寄取快递,对于舒红霞来说这些事只是举手之劳,但是却解决了村民的小烦恼。
俗话说“村官难解家务事”,农村村务琐碎繁杂,祖祖辈辈的在村里住着,乡里乡亲的拐着弯都是亲戚,吵起来就是邻里纠纷,关起门来都是家庭矛盾,剪不断理还乱,地界纠纷、房屋排水甚至一棵树归属、一只鸡乱跑都能成为矛盾导火索,极其考验村干部的耐心。舒红霞最大的优点恰恰就是耐心,长期照顾失明的婆婆,养成她细心细致的性格,她最喜欢的方式是晚饭后跑去村民家拉家常,听他们发泄不满情绪,诉述受到的委屈,时不时安慰几声,再去另一方家里听听对方的说法,几番劝解下来,村民的矛盾慢慢化解。
这么多年来,无论是面对家庭还是面对工作,舒红霞一直保持着满腔热情,在她看来,只要一家人在一起,就是幸福的。明年婆婆就80岁了,舒红霞说:“我要一直搀着婆婆的手,让她一直幸福下去。”(李迎 童士娟)